智能制造网手机版

手机访问更快捷

智能制造网APP

安卓版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营销推广更便捷

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工业软件>资讯列表>谷歌云打响“反击战”,亚马逊、微软能否“守擂”成功?

谷歌云打响“反击战”,亚马逊、微软能否“守擂”成功?

2023年09月05日 13:31:16 人气: 21622 来源: OFweek云计算网
  8月29日,谷歌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Google Next大会。会上,谷歌宣布将全面推出一套适用于企业Gmail账户和其他办公软件产品的AI工具,并按照每人每月30美元进行收费。
 
  据悉,谷歌云客户将可以访问Meta的Llama 2大型语言模型,以及AI初创公司Anthropic的Claude 2聊天机器人。谷歌称,目前有超过100个强大的AI模型和工具可供谷歌云客户使用
 
  谷歌还宣布了一批云业务的新客户,包括通用汽车、化妆品巨头雅诗兰黛、芯片制造商英伟达等。其中,英伟达与谷歌的合作加深:一方面,英伟达超级计算机DGX Cloud将接入谷歌云平台,一大批的AI芯片H100向其客户全面开放;另一方面,谷歌新款超级计算机A3将配置英伟达H100 GPU,并于9月大范围上市。
 
  一系列新的人工智能(AI)工具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公布,谷歌已吹起“号角”,借AI东风抢占“云”市场份额,并剑指微软和亚马逊。
 
  “云”端争霸赛,再一次打响。
 
  1、久违的盈利
 
  谷歌之所有火力全开,离不开其云计算部门今年实现首次盈利
 
  据财务报表显示,谷歌云在第一季度收入74.5亿美元,同比增长28%,盈利1.9亿美元。自2008年成立以来,谷歌云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仅去年第四季度就亏损了近2亿美元。
 
  这一次的盈利,谷歌云等了15年。
 
  但相比于亚马逊AWS和微软,谷歌云盈利略显微不足道。
 
  据FactSet的数据显示,2023H1,微软的云计算业务创造了221亿美元的收入,为最多产的部门。同时,微软预计2024财年第一季度智能云收入为233亿至236亿美元。
 
  而亚马逊AWS云服务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213.5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84.41亿美元相比增长16%;运营利润为51.2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5.18亿美元。
 
  虽为全球第三大云服务厂商,但谷歌云在亚马逊AWS和微软面前依旧“抬不起头”。
 
  为了这份盈利,谷歌云也没少折腾。首先,谷歌云出租了云基础设施和服务,便于企业更好地构建和运行自己的应用程序,而该业务合计占Alphabet总收入的10%。其次,谷歌云与另外两大巨头争夺“体制内”的名额,或者进入大公司,从而获取稳定的盈利。最后,谷歌云也没逃得掉裁员的命运。今年1月,谷歌进行了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旨在削减开支。据悉,CEO皮查伊去年获得总薪酬为2.26亿美元,其中包括价值2.1亿美元的三年期股票赠款。
 
  而这久违的盈利,谷歌云的野心藏不住了,这也注定三大巨头将再次激战“云”端。
 
  2、三大云巨头的“爱恨纠缠”
 
  即便“打起来”,这也并不是三巨头的第一次。
 
  去年8月,亚马逊和谷歌批评了微软,二者认为微软发布的业务调整政策将阻碍客户在不同云服务之间的自由,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微软则表示,新政策将有利于云服务提供商更好的竞争。据了解,新政策一旦开始实施,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和微软自己的云服务都将成为“例外”。
 
  对于微软的“辩解”,亚马逊和谷歌并不给予认同。亚马逊云计算部门的发言人表示,微软早已存在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现在为了避免自身面临竞争,正在进行新的不公平条例。而且,微软没有听取客户的意见,在云端给每一位客户提供公平的软件授权。
 
  今年6月,谷歌又一次向FTC抨击了微软,称其利用不公平的授权条件来“锁定客户”,以便操纵云计算市场,存在反竞争行为。谷歌强调,微软让客户只能使用微软Azure云服务,很难使用其他云服务,这对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同时,谷歌通过列举SolarWinds 漏洞等多起涉及微软网络攻击的案例,进行佐证。
 
  面对这块“云蛋糕”,三大巨头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ChatGPT的横空出世,打了谷歌云一个“措手不及”,但积极向好信号正在增多,属于谷歌云的“反击”也许才真正开始......
关键词: AI模型,人工智能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